11月19日,由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、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主办的“山水灵秀地 尊贤重义城”易县文化旅游云推介会完美收官。直播期间,近百万网友一起在手机前云游易县好风光,领略易县传统文化。
千年古县——易县
易县,古称易州,因易水而得名,位于河北省中西部、太行山脉北端东麓,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,总人口60万,是保定市面积最大的县。是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19个特色休闲县之一。易县有三张名片:旅游大县、文化大县、生态大县,2005年被联合国命名为首批“千年古县”,2019年被评为保定市唯一的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”。
易县绞胎瓷制作技艺
易县绞胎瓷制作技艺(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)
绞胎瓷,也叫“搅胎瓷”、“透花瓷”,是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,拉坯成型,再浇透明釉烧制而成。通过变化泥坯绞揉方式,可绞出带有木纹、鸟羽纹、云纹、流水纹等纹理的陶瓷器。绞胎瓷工艺产生于唐代,于宋代“靖康之变”后失传。
易县绞胎瓷制作技艺是1986年由易县人张保军研究恢复的一套制瓷工艺。他不仅恢复了失传近千年的绞胎陶瓷的生产,还开创了现代彩胎陶艺新体系,并被中外学者誉为近代以来有明显创新突破的陶瓷技艺。经过30年来的不懈努力,他发明了60余项绞胎陶瓷专有技术,并获得15项国家专利。其作品曾多次作为国礼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国际友人,其事迹曾被《人民日报》、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二百余次。2015年,其《线秩序》等5件作品被邀请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81级校友作品邀请展,2016年,其《永恒的眷恋》等2件作品被邀请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校友作品邀请展。作品《黄河颂歌》于2015年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馆藏。
易县易水砚制作技艺
易县易水砚制作技艺(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)
易水砚,也称易砚,产于易县,是我国名砚之一。易水砚因取石于易水河畔的钟南山古黄伯阳洞而得名,因材造型,以型定名,刀工精湛,古朴典雅。传统造型分鱼、龟、龙、蚕、蝉、琴、棋七大类,共有一百二十多种。雕花图案多以吉祥幸福、神话传说为题材,雕刻的人物、花卉、鱼虫、山水、禽兽等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,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。易水砚做工精细,造型古朴,典雅大方,古色古香,不但是文房四宝之一,还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。其多项经典作品如《归砚》、《中华巨龙砚》、《菊花牡丹砚》、《群星璀璨》等被人民大会堂、中华世纪坛收藏,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友人。